close

636185106836618750.jpg

50個教育法, 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 
作者  /  陳美齡 
譯者  /  陳怡萍 
出版社 / 三聯書店(香港)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 / 2016/12/30

 

許久前在逛誠品時瞥見這本書,書名很吸引我,之前有看過網路上轉載訪問陳美齡關於教育的文章,當時就有不錯的印象,後來在台灣圖書館和拍續沒找到這本書,終於在博客來訂購了。那這波的閱讀主題就設定成親子教養類的書吧!除了這本,一併訂了一本"再也不當吼爸吼媽";在台灣圖書館還借了另外幾本,包含"沒有教科書:給孩子無限可能的澳洲教育","娜拉,如果妳在挪威長大","看英國人如何教出孩子的競爭力","教養可以這麼自然","0~7歲華德福教育"。接著,就開始全家都沉淪在感冒病毒裡,長達三週。

這幾本書當中,讓我收穫最多的是這本"50個教育法, 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",其他幾本各有些微獲益,不過還不足以讓我想要單篇記錄下來。

雖然教養背景完全不同,我們在台灣,作者是在日本養育孩子,而且是讓他們唸國際學校;也雖然沒有奢望孩子能進史丹福,但總是希望自己的教育方法可以走在正確的路上。向前輩請益是個好方法,這位前輩可說是傾心傾力在三個小孩的教育上,教育很花錢,幸好她的丈夫也和她目標一致,努力賺錢,更難得的是,對她專業的追求也很支持。

作者的許多觀念都很好,讓人自嘆不如。像是教孩子藉由"忘我"來收穫內心的從容。"比起擔心自己,要多考慮周圍的人。不僅是指家人,朋友這些親近的人,而是包括整個社會和世界喔。"帶孩子一起參與義工活動是個不錯的辦法。

還有教導孩子常保持感恩的心,"感謝有飯吃","感謝有水","感謝有電"也要教導孩子對長輩有禮貌,常懷感謝之情。

作者也提到比起訓斥或體罰,都不如真正的孩子交談來得有效。仔細且徹底的和孩子交流,讓他們從心底接受,這教導就會一直留在孩子記憶裡,不會忘卻。

教導孩子金錢並非萬能也是從小開始。金錢所買不到的愛情,友情,溫暖,回憶,能豐富自己的人生。不要以為金錢就是全部,金錢就是萬能。要懂得不被金錢所支配,愉快的生活下去。

她也交孩子不要勉強和別人一樣。如果孩子回家說碰到了覺得有點奇怪的小朋友,他會積極的讚揚,"那孩子很好呀,很特別呢。"這樣做,是在營造一種讓孩子容易顯露出"個性"的氛圍。

教孩子面對失敗:把它當作走向下一階段的必經步驟就行。作者認為,只要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,全部自有其意義,成功有成功的理由,失敗也有失敗的意義。如果理解其中的意義,之後會有更進一步的飛躍。

書中提到,教育者間的共識:三歲之前多體驗,六歲之前參與社群活動,八歲之前提高IQ為青春期做準備。因為八歲前是產生腦突觸最多的時期。從八歲起,一個人擅長不擅長的,喜歡或討厭的,就會確定下來。所以建議孩子八歲前讓他多看,多聽,多接觸,多與人見面。等八歲慢慢開始要做取捨時,選擇範圍會廣很多,潛力也就更廣了。

還有就是,"學習乃日常之事",是日常的一部份。遵守作業提交時間是孩子自己的責任。和朋友玩耍,參加家裡活動,做作業和學習的時間,交由孩子自行判斷,妥善安排。始終教導孩子"作業不能做太晚,不能偷工減料;學習是為自己而學的,什麼時候進行由自己決定。"人生當中會發生各種事情,根據周圍的情況,能隨機應變將自己該做的事安排好,這樣的人才能把握好機會,也能跨越困難。

在孩子青春期前讓孩子理解荷爾蒙的構造。九歲左右起,就開始為孩子的青春期做準備。焦躁不耐煩,不是自己也不是父母更不是社會的錯,全是因為荷爾蒙。渡過這叛逆期就好了。

只能說關於為人父母,要學的太多。養育孩子的責任真的很重大。做不到最好,至少也得盡心盡力才行。時不時的要勉勵自己一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mph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